中国收藏家协会网址
http://www.zcxn.com/

发售模式是“对赌”的升级?

栏目:手机SIM卡 发布时间:2021-02-24

在国家整体“去杠杆”、“脱虚向实”以及年初证监会主导的各省市交易场所“回头看”清理整顿的大环境下,全国各省市金融办对辖区内的交易场所进行了近十年来可谓是最严厉的整顿工作。 

将交易场所按照大的类别去区分大概分为权益类、文化类、商品类、金融资产类、股权类这几种。 

其中近五年内发展比较迅速的有两大类型交易场所:

第一是商品类,俗称大宗商品交易所或者OTC场外交易。

第二类属于文化类,俗称发售交易模式。 

这两类交易场所初步统计全国从业者超过1000万人,其中大宗商品从业人员初步统计为950万人,大宗商品涵盖了几乎所有你能想到或者想不到的大宗商品类,近几年比较火的原油、汽油、天然气等等。发售模式包括邮币卡、茶叶、玉石、老酒等,从业者初步估算50万人。 

这两类交易所采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交易模式,那么按照存在即有道理的原则,投资者对于这两种模式的认识又有多少呢? 

大宗商品类交易所的交易模式俗称“做市商”交易模式。指的是在交易市场中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的独立证券经营法人作为特许交易商,不断的无条件的接受公众的买卖报价。 

其交易模式中公众的交易对手就是这些特许交易商。 

其实这种交易模式在国际上一直都是被认可和公认的一种交易模式,因为他解决了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就连我国新三板中也有部分品种采用做市商的模式,交易商为国内各大券商。 

但是到中国以后,随着各地交易所自律性降低,修改后台数据,买空卖空,引诱反向交易等行为。“做市商”变成了人人喊打的“对赌模式”。也就是说国内几乎95%的大宗交易场所都没有货物作为标的,只有电子符号。 

对赌模式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老百姓亏得钱被交易对手赚走了,老百姓赚的钱等于交易对手亏钱了。但是对于一些比较自律的交易所,至少可以保证提供一个公平的报价,老百姓在投资里也会保有10%的赚钱的概率。其交易特点最大的好处的就是可以不受流通性的影响,不用等待交易对手,随时可以止损或者止盈,并且可以双向交易,做多与做空。由于其存在着巨大的利润,所以从业者和投资者趋之若鹜。

 

发售交易模式类交易场所,又称为类证券交易。其主要的交易模式为撮合交易”。


在这种模式推出后,我曾有一段时间自以为: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交易模式会逐渐取代做市场的交易模式,因为他提供了更公平的交易逻辑,行情不会受任何人的不公正的动作而改变。 

但是经历了邮币卡行业的“918”“528”后,我深刻的意识到失去流通性可能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并且感受到一旦失去流通性无法平仓的恐怖,但是相比较大宗商品交易模式而言发售交易的逻辑还是符合市场的。 

随着行业的发展,逐渐出现一些所谓的引诱接盘的团队。这一个群体对于整个行业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甚至有些交易所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在正常的情况下,流通性充足的情况下,谁掌握了上票权,谁就掌握了财富。在流通性不足的时候谁优先掌握了数据谁就掌握了优先卖货的权力。并且据我观察的一些细节反应,至少有15家以上的交易所采用了不透明的暗箱操作。 

那么问题来了:

交易所制定规则监管参与交易的交易者,那么交易所由谁去监管呢?金融办是不可能对于交易所经营的具体活动无缝监管的。


但是即使有着这么多的不足,我还是认为其比对赌交易”模式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但是不管是哪种交易模式,我认为只要提供一个相对公平、公开、公正的交易环境都是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的。

类金融交易不管是在欧美国家还是在全世界一些发展中国家都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只有具有被约束的权力,被监管的逻辑才能长久持续的发展,没有被关进笼子的权力最终带来的只有毁灭! 

期待今年整顿结束后国家会出台相关的文件对于行业进行监管,从而使行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如果你想知道更多的关于各类交易所的“黑幕”,请回复“黑幕”两个字,告诉你找寻黑幕的方法!